拨打热线:13240331906

教 为了不教

时间:2021-09-19   作者:

   不教
               云南师范大学     阮小平

内容摘要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境界之一。本文依据教育实际,立足相关案例,主要从教与不教的内容和教与不教的要求进行简单论述,力求对一线教育工作者能有所启示。
关键词      不教     内容     要求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其意义在于立德树人。在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大背景下,学生的自我管理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参透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对班主任工作必然产生重要意义。下面,本文就主要从教的内容选择方面和教的原则方面谈谈,是不教的粗浅看法。
一、教与不教的内容
1、教正能量,不教负能量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对于班主任,教学生正能量,就是要教会学生以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观点去看待人和事,使之身心健康。相信每一个人,怕都不愿意经常面对一个满身怨气、整日抱怨的人。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引学生入阳光区域,尽量远离阴暗区域。作为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理性的精神,提升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政治认同感。当然,教正能量,不教负能量,并不等于逃避负能量。恰恰相反,我们必须正视负能量,了解负能量的危害这样,才会让学生从负能量的危害中深刻认识正能量的积极意义。
2、教一类事,不教一件事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班主任工作,繁琐、零碎。因此,教会学生做一类事的方法,对于班主任,可让我们增强有效管理,防止出现投入大量时间却未必有对等收效的尴尬;对于学生,是成长过程中必备的宝典。如此,可以让繁琐的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那些得到家长认可、学生喜爱的班主任,往往都不是那些疲于奔命的班主任。
3、教责任,不教借口
    人,总会犯错。犯了错,就要承担错误带来的后果。对于成长中的未成年人,如果犯错,便随意给老师一个借口,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如果一概放任之,那么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势必缺乏担当,可能一辈子都会为自己的失败、为自己的错误拼命找借口,不善反思,甚至遇事就逃避。因此,班主任工作,应该教会学生犯错之后勇于担当,而不是找借口掩饰。当然,作为班主任,更要以身作则,敢于担当,千万不可为自己的某些不当甚至是错误,在学生面前找借口,甚至狡辩。

二、教与不教的要求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班主任,对班级活动并不是完全当个甩手掌柜”,不管不顾班级排练文艺节目中,学生每次的排练,她都在一旁维持秩序,甚至拿正课给学生排练。但整个活动从节目内容、形式、人员安排等,班主任基本没有过问和参与,学生并未真正感受到班主任的实质性参与,在排练过程中出现问题、分歧等,班主任也较少参与其中,仅担当了秩序维持者这样一个局外人的角色。
    比赛结束,成绩不好。学生认为此次成绩不好,其中一方面原因在于班主任实质性的参与太少。班主任选择辩解,学生在经历了班级荣誉多次的挫败之后,显然不完全认同班主任的辩解之词,继而引发班主任的委屈控诉之举。
    如此案例,在教与不教之间徘徊。那如何真正做到,是不教呢。
1、少点闭眼,多点回眸
    人的工作,难在思想。作为班主任,总会面对一些烦不胜烦的学生和事,此时,有老师选择无奈的闭上眼,眼不见为净。我相信,有些烦,无需管;有些烦,必须管。正如案例中老师的做法,就没有认清哪里还管哪里不该管。如此逃避问题,必然会让问题持续发酵,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学生的思想工作,需要班主任耐心,需要班主任引导、疏通。

2、少点旁观,多点指导
    人的发展,内因是根据,外因也不可少。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干部能力的提升,需要班主任不时地提醒、点拨,而不是打着让学生自管自育的名义,行省事偷懒之功。班主任的角色可以远远比维持秩序者来得更丰富一些可以是活动内容形式的参谋者”“提案者,活动排练时的建议者,如的确提不了什么意见,也可以成为支持者,积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此,即使失败,学生也绝无怪责之言。
3、少点说教,多点共情
    为什么学生会产生如此情绪,即使班主任辩解也未得到缓解?不得不说,我们很多老师单薄、苍白说教远远不及共情更有效。青少年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他们的情绪、情感丰富强烈,爱僧分明,充满了热情与激情。同样一个刺激,在他们那里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强度相对大得多,甚至达到震撼人心的程度。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要重视学生的情绪情感规律,不仅要知情——了解学生情绪,还要学会定情——稳定学生情绪,更要懂得共情——理解学生情绪。在教育过程中,要理解学生情绪的变化,教育影响要与学生的情绪发展同步,理性的问题理性来解决,情绪的问题情绪来解决。基于职业特点的需要,教师常常要给学生讲道理,是容易形成习惯性理性思维的;但是工作中、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往往是基于情绪所引发的,如果执着于用说理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往往不能奏效所以当说理行不通时,教师要提醒自己换个角度,比如说从情绪出发去试一试,可能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要想轻松一点并能见成效,唯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而能够做到教一点而知一类,这应该就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也就是说,真诚希望咱们的班主任能够真正践行“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所以,明确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明确该怎么去教,这也许是我们作为班主任应该也必须去思考的问题。